“饭要趁热吃,汤要趁热喝”
在许多中国老百姓看来
热水似乎就是一剂神药
只要有人身体不舒服
不管是感冒发烧
还是肚子疼、拉肚子
或是女性经期痛经
都会有人叮嘱一句
“多喝热水”
仿佛热水无所不能
那么
“喝热水”真的有这么神奇吗?
“多喝热水”真的对身体好吗?
01喝冰水易引起多种不适
水的性质偏阴寒,适当提高水的温度,能平衡水的寒凉之性。经常饮用凉水或冻饮,容易损伤脾胃阳气,引起肠胃不适。
长久为之,则易造成脾胃虚寒,形成虚寒体质,出现怕冷、手足不温、脘腹冰凉、胃痛、胃胀、腹痛、腹泻等症状。
02
喝热水对身体的好处
饮用温度适宜的热水一方面可以为人体提供热量, 另一方面能提高消化酶的活性、促进胃肠蠕动, 从而更利于胃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。
中医认为脾胃为中土,胃主受纳,而脾主运化,是人体气血生化的源泉。温饮入胃则有温煦中土阳气的作用,有利于胃腐熟水谷,及脾运化水谷、产生精微营养物质,能促进人体的消化吸收、血液循环、新陈代谢等生理功能。
喝热水,也要讲究正确方法
01喝热水≠喝烫水
烫水还是不要喝!第一,烫嘴;第二,可能致癌。
过热的水(65℃以上)容易对食管粘膜造成灼伤,形成炎症。长期为之,食管粘膜在不断地损伤和修复过程中,就可能出现瘢痕、增生,甚至出现癌前病变乃至诱发食管癌。
一般来说,饮用水温以35~40℃左右为宜。怕冷人群可以选择饮用温度稍高的水, 但最好不高于50摄氏度。平素常有口干咽燥、眼睛干红、小便黄、大便干结等症状的热性体质朋友, 则适合饮用温度稍低的水, 一般以25摄氏度左右的常温水为佳。
02少量多次主动喝水
对大多数人,感觉到口渴的时候身体内的水分已经发生了丢失,建议要主动喝水。也可以通过观察自己的小便情况,小便量少且色深黄,这就提示你该喝点水了。喝水还是要讲究少量多次,养成习惯。
03喝水并非越多越好
对于大部分人来说,可以参考中国营养学会膳食指南的建议:男性每天喝达到1700ml的水;女性1500ml。每天按照时间段分次饮用,每次饮水量100-200ml为宜。
但是发烧、咳嗽、腹泻、便秘、活动量大的人则需要适当增加饮水量;患有肾功能不全、心功能衰竭、胸腹水、水肿等疾病的患者则需要适当减少饮水量,避免影响病情。
水里加点“料”,常喝身体好
01水+菊花、枸杞:清肝明目
菊花可以散风清热、平肝明目、清热解毒;枸杞可以养肝润肺滋肾,还含有维生素C、维生素A、枸杞多糖等营养物质,有助于对抗自由基,改善大脑功能。很适合经常看电脑、玩手机的现代人。
02水+山楂:调脂消食
山楂含有较丰富的维生素C、果胶、矿物质 (如钾、钙)、有机酸、黄酮类物质(如槲皮素)等营养成分,其中果胶和黄酮类物质对控制血脂颇有好处。
每天可以用鲜嫩山楂果(干)1~2枚泡茶饮用,能够辅助消食、调节血脂。
03水+蜂蜜:润肺、缓解疲劳、促进睡眠
蜂蜜有消炎、祛痰、润肺、止咳的功效;在所有的天然食品中, 大脑神经元所需要的能量在蜂蜜中含量最高,蜂蜜中的果糖、葡萄糖可以很快被身体吸收利用, 改善血液的营养状况,有助于缓解疲劳;
蜂蜜可以促使胃酸正常分泌, 还有增强肠蠕动的作用, 能显著缩短排便时间,有助于消除大餐后的积食;蜂蜜中的葡萄糖、维生素、镁、磷、钙可以调节神经系统功能, 缓解神经紧张, 促进睡眠。